首页

绿奴sm视频

时间:2025-05-25 19:36:02 作者:农业农村部公布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监督举报方式 浏览量:35777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记者2月13日从江苏省民政厅获悉,2023年,江苏民政部门共办理结婚登记453852对(含补办登记62400对),其中,内地居民结婚登记452273对,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及华侨婚姻登记1579对。结婚登记量2019年至2022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较2022年有所回升,增长约10.08%。

  去年结婚登记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增长

  从全省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当事人情况看:676697人为初婚、146971人为再婚、80878人为复婚。

  从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地域分布情况看: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结婚登记量位居全省前三。

  2023年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39岁,其中男性32.02岁、女性30.75岁。

  分类型看:2023年全省初婚平均年龄为27.76岁,其中男性28.48岁、女性26.97岁;全省再婚平均年龄为38.33岁,其中男性40.6岁、女性38.44岁;全省复婚平均年龄为41.77岁,其中男性42.59岁、女性40.95岁。

  从2023年全省结婚登记男女年龄段看:

  男性24岁及以下占比8.53%,25-29岁占比36.82%,30-34岁占比20.39%,35-39岁占比7.77%,40-49岁占比7.41%,50-59岁占比11.95%,60岁以上占比7.13%。

  女性24岁及以下占比15.04%,25-29岁占35.78%,30-34岁占比16.84%,35-39岁占比7.77%,40-49岁占比7.05%,50-59岁占比12.37%,60岁以上占比5.15%。

  从2023年全省结婚登记男女年龄差看:男性较女性大1-4周岁的最多,占比达42.8%;女性较男性大1-4周岁的占比第二,为22.8%;男女同龄占比第三,为16.5%。

  离婚登记数量超过16万对

  2023年全省民政部门共办理离婚登记160198对,其中内地居民离婚登记159981对,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及华侨离婚登记217对,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55744对,在冷静期内主动撤回离婚申请或逾期未办理离婚登记85191对,占比33.3%。

  2023年全省离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8.98岁,其中男性39.83岁、女性38.13岁。

  从2023年离婚登记当事人婚姻维系时长看,10-15年占比最高,达26.39%,其次为6-9年,占比为22.49%。

  婚俗改革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要求,以“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倡树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为切入点,实施“为爱减负、为爱出新、为爱赋能、让爱出彩”婚姻家庭“四个乐章”,推动各地以多种方式普遍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结婚颁证、集体婚礼等护航行动,有效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让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目前,全省有3个地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有40个县(市、区)分三批被确定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近三年,江苏各地累计投入2.8亿元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软硬件建设,全省16个婚姻登记机关把办理大厅搬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景区,建成户外颁证基地65个、婚俗文化馆15个、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3处,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江苏还实施“公民婚户育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服务,共受理“一件事”申请123169件,办结116240件。全年新补录完善婚姻登记历史数据16.34万条,生成婚姻登记电子证照130.67万个,完成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62.7万件。

  各地婚姻登记预约系统提供网站、江苏政务服务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预约服务,并具备分时段预约功能,2023年共有364975对当事人进行网上预约婚姻登记。

  全省婚姻登记处配置多功能自助服务一体机,可先行信息预录、材料预审、身份识别等,节约办理等候时间,并为15812对办理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免费拍摄冲印婚姻登记照片服务。开展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试点,共补发婚姻登记证129763件。

  在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行省域范围内婚姻登记“全省通办”的基础上,2023年,江苏进一步拓展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2023年,共办理跨省结婚登记19574对、跨省离婚登记2264对、省内跨区域婚姻登记84945对(包括省内跨市结婚登记21852对,市内跨县区结婚登记46189对、离婚登记13068对、补领婚姻登记证3836对),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更加便捷高效。

  2023年,全省101个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覆盖,共为38.86万对婚姻当事人提供包括新婚辅导、心理调适、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内容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目前,全省42个婚姻登记机关可提供线上辅导服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运城:立夏至 “晋南粮仓”农事忙

事发后,省市合力连夜推开各项救援工作,抢抓搜救重要时间窗口,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抓紧调集全省资源和专业队伍投入搜救,想方设法打开施救作业面,与时间赛跑,全力搜救被困失联人员。

中国留学生等在入境美国时遭无端盘查 外交部发布提醒

27日,“智汇河湟·才聚海东”海东高校引才活动暨签约仪式在青海大学举行。海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琰表示,海东撤地设市十年多来,当地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上述专家教授在内的鼎力支持、倾力相助。

中新健康丨俞国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打好“组合拳”

今年正值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在元首外交引领和推动下,中柬两国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坚定,正携手开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马来西亚联邦法院驳回“华泰文小学合宪案”上诉申请

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美国否决关于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一事提问。

第五届全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学大会在银川开幕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多年来,浙江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率全国之先免征农业税;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企业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五大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率先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相关资讯
“这里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一是悉心育才,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道路,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倾心引才,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引才机制。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要完善拴心留人机制,对引进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精心用才,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人才管理机制。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科研人员待遇保障,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让人才潜心做研究、搞创新。要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